星河创投CEO阎镜予:商业航天,回归逻辑才能走得更远
4月23日至24日,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本次论坛以“中国航天日”为契机,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未来宇航研究院承办,网易科技、远望智库协办。本论坛以“逐梦航天,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新航天,新生态”为论坛口号,旨在聚焦融合国内外商业航天先进技术理念,探索发展未来宇航科技,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与百姓生活。
商业航天的发展:回归逻辑方可远行
2018年以称作中国商业发射的元年,全年共发射火箭39枚,发射次数首次荣登世界第一。但当前航天相关政策与法规并不完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未来发展仍存在争议,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发展成为了各界人士关心的议题。
星河产业集团副总裁、星河创投CEO阎镜予
4月23日下午,商业航天投资分论坛正式开幕,星河产业集团副总裁、星河创投CEO阎镜予博士出席活动并发演讲。阎总在题为《商业航天,回归逻辑才能走得更远》的报告中表示,过去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民生外溢价值,国家过去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这些资源从基础上面来讲,已经到了过饱和的阶段。如何提升我们过去在军队里面沉淀的资产,如何放到民用领域进行放大、催生,这是目前需要考虑的。
第二,民参军条件放宽,以美国为代表,大量的火箭、卫星都从军队剥离出来成为民营企业,但他们的能力并没有下降,我国民参军方面国家也是在进一步扶持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军民融合。
第三,强国效应凸显,以美国为代表的优势强国,已经率先走出了军民融合的步伐,倒逼我国的机制改革,中国走上商业航天的道路。
商业航天虽然发展态势迅猛,当仍然处于逻辑不清晰的阶段,只有理顺逻辑,回归商业航天的本质,才能使行业走得更远。目前中国商业航天所存在的逻辑问题,阎镜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逻辑不清晰:商业航天领域民营机构在重走国家队60年前走过的老路,重新研发复制国家队数十年前早已研发出的产品,最后再重新验证是否能成功发射和入轨。让人不禁发问:“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使命又是什么?技术出发点是什么?突破点又是什么?”
第二,团队逻辑不清晰:商业航天是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核心技术,这对团队的技术人员要求很高,然而目前的商业航天技术团队并非有足够多的懂得尖端技术的人才。
第三,商业模式以及产品逻辑不清晰。大多数行业,在证明产品是否具备较好服务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融资也可渐进,但商业航天的产品,是否成功入轨,是否能够成功传回用户想要的数据,在发射后即可就能验证。这就意味着,ToVC模式是极度容易关系被验证戳穿的,最后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要回归基本逻辑。
作为投资人如何选择团队进行投资,阎总表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团队背景,最重要的是团队所掌握的技术。商业航天是系统工程,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一群人。并且在团队中一个要有一个主心骨,可以找到合适的决策机制。
二是关注创业公司的细分市场精准度,重点是公司的自我定位要明确。
三是关注以实用为目标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商业市场内,应当将良品率和成本控制综合考虑,得到最优的经济价值,一切以数据说话。
四是关注企业运作的思维方式。
五是关注市场渠道,除国内市场外,国际化市场也是重点。
谈及对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前景的态度,阎总用了四个字形容:谨慎乐观。
他说:“乐观什么?从长远看,总有一天人可以移居太空,或者坐一个火箭,从美国到中国,也许只要两个小时,我认为总有一天会到这个程度。那为什么谨慎?这天的到来是快还是慢?中间会经历什么?我觉得需要有很长的耐心来等待。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尊重客观规律,需要各方的合力,共同支持。”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模式分析与思考
星河创投已投企业——天仪研究院作为唯一一家商业公司受邀参加此次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并做主旨报告。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在报告中介绍,天仪研究院成立3年,已成功发射12颗微小卫星,完成数十项技术创新,目前已将定位更新成:为客户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微小卫星星座整体解决方案”。
他表示,“天仪的理想是做一个‘刚刚好’的、面向商业市场的特色产品,最终希望能够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
天仪的能力是卫星制造、发射、运维与整星服务,但是对于载荷以及具体的应用市场,我们暂时可能并不擅长,所以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共建共享我们的卫星星座,所以天仪2019年的定位更新成了为客户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微小卫星星座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的24颗“天格计划”天体物理星座,也已经成功发射1颗,计划2019年发射2-3颗,计划2020年建成;480颗“中分辨率光学遥感星座”已经成功发射了4颗,计划2023年建成;我们的288颗“激光通信航空互联网星座”也已经成功发射1颗,计划2019年再发射1颗,并计划2025年建成。
天仪研究院微小卫星星座整体解决方案示意图
还有144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星座”也将在2019年发射首发验证星,计划2025年建成;144颗“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星座”也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发验证星,计划2025年建成;以及400-500颗,高度为1000km的窄带星座,2019年计划发射2颗,计划2025年建成。
经过3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为我们在成立之初设立的天仪研究院的商业模型是正确的,就是商业航天一定是通过降低,从而去获取更广泛的商业用户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天仪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商业航天公司,但是我们坚决不会去做最高精尖的产品和技术,因为这是国家队、研究所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个“刚刚好”的,面向商业市场的产品。
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看体育或者娱乐赛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非常专业的相机,他们是有非常强的能力的,这是必须的。但是现在我们普通人,更多的用的是手机的相机,如果是单纯从技术上来说,手机的镜头从各项指标上去PK单反的相机的能力的,但是手机相机做的是更广泛的普通用户市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开拓这部分更加有新市场的商业产品,而不是最高精尖的研究所产品。所以天仪的理想是成为一家小、快、灵的有自己特色的商业公司,最终能够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内容源自:亿欧网)
这篇有关于 星河创投CEO阎镜予:商业航天,回归逻辑才能走得更远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