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内 >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希望年轻态喜剧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 | 科技生活节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07-30 点击:

贺晓曦在2018钛媒体科技生活节

每周六晚,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咖啡馆里,脱口秀都在上演,胖达威、海源、卡姆、ROCK、思文,这些你可能还没听过的名字组成了表演者名单,他们的职业是上台讲段子,给人们带来笑声,就跟李诞、池子一样。

作为笑果文化的签约艺人,李诞池子这对脱口秀兄弟可能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案例,他们在2017年走红于互联网:不靠脸,靠的是有趣的灵魂。尽管目前,他们的脱口秀演员身份常被忽略,但这个群体却在这两年日渐壮大。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钛媒体2018 T-EDGE 科技生活节上称,脱口秀线下俱乐部已经渗透到了十几个个城市。而在2015年,他们还会开这样的玩笑:“脱口秀演员不能做同一个大巴,因为一旦出车祸,中国脱口秀就没有人了。”

脱口秀也正在走红。随着《吐槽大会》成为爆款综艺,联合出品方笑果在脱口秀这个喜剧行业所做的种种努力开始浮出水面。贺晓曦称笑果一直定位自己为一个年轻态喜剧生活方式的产业公司,具体指的是,在节目之外,他们做了线下的喜剧主题空间噗哧HUB、做了脱口秀周边商品以及全国巡演和训练营等等。

背后的逻辑和足球一样,冰岛虽然只有30万人口,但足球人口却比中国多,笑果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真实感受到脱口秀,成为爱好者甚至是从业者,贺晓曦表示。

如何推动?靠好的内容IP。

脱口秀这种表演方式虽然早就存在,但属于它的刻板印象是,一束光打在演员脸上,他长得挺好笑的。这并不属于优质的喜剧内容,一个有趣的人讲着段子,表达他独特的世界观与内心感受,贺晓曦代表笑果发出对新式脱口秀的阐释,也因此,这样真正有趣的表演者能吸引到气味相投的观众,大家来到共同的地方听一场脱口秀,这就像去迪士尼排3个小时的过山车一样,是一种热爱和默契。

“那些年轻人每天大概会发3000-5000条消息,属于精力极其旺盛,他们每周会聚会,不管你演不演,反正我就是要来玩。”

有些观众甚至谈起了恋爱。贺晓曦对此感到诧异,这也让他意识到脱口秀这款内容型产品背后的社交属性。

“年轻人希望自己表达的东西被人认可,并且通过这种内容找到和自己有同样喜好的人,看脱口秀会让他发现,有一些人还挺有趣的,他们把这个世界描绘得这么有趣,我应该也能找到我看到的世界里有趣的一面。”贺晓曦说。

你会发现,笑果为听脱口秀赋予了更多含义,这是一次线下消费,也是一种建立情感联结的社交方式,年轻人来到剧场,看到了一个他想看到的幽默世界。

以下为贺晓曦演讲《人们为什么愿意消费年轻态喜剧》, 略经钛媒体编辑

我们公司出品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但是我们实际上一直不把自己定位一个制作公司,也不是一个综艺公司,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年轻态喜剧生活方式的产业公司,这句话我们在过去一年当中大概讲了几百次,但是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做的节目让大家认识我们,所以我们反复的跟大家讲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实际上我们更注重的在节目以外,我们邀请今天在座的各位,去三里屯,我们的演出场地,来看一场线下的脱口秀,我们讲这个脱口秀可能从定义上把它定义成……可能跟静姐做的Talking秀不太一样,我们可能更主要的是把它定义成单口喜剧这样的一个文化产品。

在北京除了在三里屯每周六的一个小型演出以外,实际上我们跟自如、CC咖啡馆都有这样的合作,现在在北京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我们自己打造的脱口秀活动,一周大概有9场左右。

我们公司实际上从上海出发,在上海我们可能活动会更多,加上多媒体联合,来打造这些脱口秀活动,包括我们自己做的噗哧HUB,在上海可能一周差不多有10场左右这样的活动。

实际上通过《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除了线上节目,获得大家的认可以外,线下的脱口秀俱乐部,我们也是通过这两年的发展,从最早在上海的一个小据点,慢慢覆盖了全国10几个城市,北上广深,然后再围绕上海的苏州、南京、杭州、重庆、成都、福州,都有了我们的俱乐部。

大家越来越多的看到脱口秀的节目,越来越想来参与,实际上现在这个趋势还在发展过程当中,这是《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之后,我们在线下演出和参与人数的统计,这个数字看起来当然很小。

但是实际上要和大家讲的是在《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之前,这些节目上线以前,我的手机里估计也有几百位投资人。

我每次出去的时候,他们就会问我一个问题,说什么是脱口秀,你们是不是金星和静姐做的那个脱口秀,你们到底要干啥,你们这个市场到底有没有人喜欢。

在之前我们在脱口秀圈还有一个笑话,我们每次做演出时都说脱口秀演员不能坐同一个大巴,因为一旦出车祸,中国脱口秀就没有人了,中国总共具有表演能力的脱口秀,在2015年我们刚刚做这家公司时,可能不超过20个。

现在慢慢因为线上节目的推广,才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数字,这样的数字在作为的互联网公司来看,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实际上对这个行业来讲,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做线上节目的同时,在做线下脱口秀的训练,以及开放麦,在过去一年当中有4万人参与,我们这个数字大概就是我们的音频产品,加上我们出的一本,叫做《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的教材型书籍,我们猜测有这样的一些数字。

有接近600个人,通过我们登上了喜剧舞台,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理解是我们通过线上的节目,是想向大家宣讲什么是脱口秀,什么是我们的年轻态喜剧,希望通过这些东西,来拉动大家参与和投入我们年轻人喜剧的行列,喜剧好或者不好,它目前体现在节目上。

实际上未来它的成长、胜负,其实取决于有多少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里面,有多少人看过这个东西,有多少人体验过这个东西,它的逻辑跟我们的足球、运动都很像,冰岛只有30万人,但是它的足球人口远远多余我们国家,所以它的足球能够冲出世界杯,能够在世界杯上打出很好的成绩。我们相信这个逻辑也是一样的,我们通过节目推动整个从业人口,观赏人口的递增。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年轻态喜剧形态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让大家看完节目之后,习惯去线下消费,去线下体验这个秀的魅力。通过线下演出,看到年轻人的反馈之后,我们得出的一个认知。

实际上现在的演出(现场内容)已经从1.0版本上升到2.0了,以前的1.0版本就是买一张7点半话剧票,7点1刻过来,看完9点半离开。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会把内容当做找到同样标签人的场景,他是用相同的内容,去圈定相同的圈层,同时他愿意为这件事情找到同好,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

就像我最近在想的一个问题,同样的一个过山车,为什么大家愿意在迪士尼里面排3个小时的队,然后去体验一个从产品本身和其它任何过山车没有本质区别的体验。

逻辑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内容和IP和所有的参与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情感连接,我来这儿不仅仅是因为我坐了过山车,而是我跟有同样喜好、同样标签、同样认知的人,一起享受一个过程,这3个小时虽然是在排队,但是对于我来讲,它是一个同样属于消费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通过我们在过去这一年做的线下表演,给我们提供的对消费者洞察的机会,我们觉得在未来,在消费领域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就是以内容为核心,消费者的时间、空间、消费力这三条轴都是有可能因为内容的强黏性,以及IP的强情感连接而产生更强的一个纵深。

这个可能讲的比较装逼,但实际上核心就是如果你的内容足够好,大家就愿意来你这儿玩的更久,花更多的钱,哪怕你的路程很远,我专门为你来,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就像今天早上,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儿?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这就是我们刚才总结的所谓一个概念:演出2.0的时代,要用内容划分圈层,用情感来连接圈层。

在这里讲一个案例,我们最早的时候,我们《吐槽大会》是2017年开始做的,实际上在做这个东西之前,我们一直在线下做演出,每次演出我们是为了验证脱口秀这种形式,会不会被年轻人喜欢,做完之后,我们当时还有一个打分体系,每场演出之后,想让年轻人给我们一个反馈,说你们到底感觉怎么样,当时很简单,就是建一个微信群,发红包,然后让大家打分,后来发现微信群很有意思。

第一,我们500人的群,那些年轻人每天大概会发3000-5000条消息,精力极其旺盛。

第二,这些人慢慢的形成了自组织,就是我们在上海演一段时间,我们就移到了北京,演过2、3次,因为我们想看北京的观众跟上海的观众是不是一样。

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演出,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20、30人组织,他们每周自己聚会,在我们的演出之前他们完全不认识,但是他们每周会聚会,不管你演不演,反正我就是要来玩。

第三,那个500人的群,我那个时候主要潜伏在群里,去看消费者做什么,他们也都跟我很熟,我的手机里其实有很多脱口秀的粉丝,他们会经常跟我讲八卦,他们说你知不知道那个谁和那个谁谈恋爱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很诧异,他们完全不认识,他们仅仅是因为一起看了一场脱口秀,仅仅看了一场喜剧,然后两个人开始勾搭上了,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社群需求。

这件事情对我们原来这样单纯做内容的人来讲,极其被触动,因为我们原来不知道我们的内容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在他们的生活圈层里面,会有这么浓重的意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找到跟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

所以,我们才提出我们的演出2.0要从他们这些需求出发,为他们构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

我们除了演出之外,实际上还陆续在做这些东西,一个是噗哧训练营,然后我们在上海的一个实验型空间噗哧HUB,以及今年会尝试做一个喜剧生活节。

首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噗哧训练营,我们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4年,实际上这是一个老的产品,每年我们通过节目之后,给大家发一个征集,希望全国喜欢喜剧脱口秀的年轻人过来和我们一起做一个特训,大概3、4天,全免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喜剧,来学习喜剧的一些基本方法,每天晚上比赛。

实际上这个活动已经4年了,其实我们去年的《脱口秀大会》大部分选手都来自于我们之前的噗哧训练营,这位应该是第二届的冠军,他后面也登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庞博),他也得到了那一年《脱口秀大会》的大王,他之前是一个程序员,因为他从噗哧训练营开始投入喜剧,慢慢就上瘾了,他现在已经辞去了当程序员的工作,他成为了一个喜剧编剧。

这是我们今年开发的一个新产品,叫噗哧HUB,HUB是我们新找的一个概念名词,就是幽默连接基地,简称HUB。

我们在这个场景里面,实际上是我们实验演出2.0状态的一个小场景,我们觉得演出不应该仅仅是演出,内容只是我们从今天出发去那个地方,消费这个场景的一部分而已,即使我们对这个东西的消费,从我决定要出门的那一瞬间,想去这个活动的瞬间,这个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这样的设定,在原来喜剧脱口秀,大家的印象当中更多是很灰暗的剧场里面的活动,一束灯打在一个喜剧演员的脸上,及上喜剧演员大部分长的要不就是很好笑,要不就是很猥琐。

但是,我们觉得应该把幽默品质提高,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件足够有趣、足够性感的事情,所以我们第一波有些场景上的设置要看见幽默。

实际上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VPhoto,甚至右边这个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甚至把喜剧编剧里面的一些关键技术动作都列出来,让大家可以感知到原来有铺垫、双线结构等等,把它做成了一个可视的符号,让大家可以更多的接触我们原来觉得的那种艺术形态。

第二个层级是感受幽默,这是我们尝试做的中国第一面脱口秀名人墙,上面是我们所有在《吐槽大会》上登台过的人,因为我们觉得这个标准是目前国内喜剧脱口秀表演者比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

比如说我们专门请了国内特别有名的调酒师,为我们定制调了很多跟脱口秀相关的鸡尾酒,比如说有的酒的名字就叫我们著名诞总那本书的扉页上写的“人间不值得”,等等,这个叫感受幽默。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我们每张照片除了下面给他们在脱口秀领域里的这个位置,他们目前达到的成就以外,实际上上面这个是我们蛮在意的,因为在我们公司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前,中国实际上是没有一个人的全职工作是跟喜剧脱口秀有关的,也就是说这面墙上第一次出现的这些人,他的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喜剧脱口秀相关的。所以我们会把大家从五湖四海赶过来一些信息写在上面。

实际上李诞之前是广告文案这件事儿大家可能知道,但实际上中国第一个跟全职第一份工作就跟脱口秀有关的第一人是池子,因为他高中也没毕业,他也没有其他的工作,所以他其实是一个这样的机会进入这个行业。

然后,在这个成绩里我们还有一个自己创造幽默小的一些装置,比如说叫段子ATM机,你把你的一些关键词输进去,可能就会产出一个在这个阶段专属于你的一个段子,把这个段子给记下来,可以随身携带。

然后,在这个通道,那边是有一些麦克风的,你对着那个麦克风的墙,然后把我们给你的这个段子念出来,他会形成一个有你说这个段子声波的小的吊牌、项链,你可以现场取到它,然后随身携带,这个声波也是唯一的,也希望大家可以从看见、感受慢慢可以推动大家往创造幽默这件事上走一步。

另外还有我们根据我们自己对喜剧的理解和人群的理解,也做了一些小的创意周边,也摆在这个噗哧HUB的空间里,希望大家看完拍完照总要带走一些什么,可以送给朋友的时候可以从这边买。

这里面有4个产品,目前卖得最好的,实际上是卫生纸,这叫段子手纸。创意很简单,把我们脱口秀演员很多段子印在厕所的手纸上。我们相信写段子的过程,就像大家在洗手间的状态,有时候憋了很久,发现只憋出一个屁,有时候好像也挺精彩,可以不断的拉,也可以起到厕所读物的一个作用,这个产品非常受欢迎。

另外右下角叫我们的垃圾袋,我们写段子经常会写,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很好的爆梗,每个人都很害怕自己写烂梗,我们把烂梗和爆梗做成一个垃圾袋,你感觉自己丢出去的时候是把自己的烂梗丢掉,给自己一个很强烈的心理暗示,希望自己可以写出爆梗。

另外两个是治愈创可贴和解压发泄小的按纽的装置,这一套是我们第一季我们自己做的,叫职场解压的系列,防尬急救包,这个装置现在也在我们自己的噗哧HUB做尝试,希望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我们上海噗哧HUB的时候也可以体验。

我们第二季现在可能自己会主导做得比较多,希望把这些尝试做出来以后,希望未来能够找到更多更好更专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开发这个周边,因为我们觉得喜剧这个生活态度,像我刚才介绍的产品,大家可以想象和感知的,我往这个领域推的时候,大家会觉得顺其自然,会觉得我来这应该带走一样这样的东西。这是我们5月20号开业的现场,当时做了一个脱口秀,从效果上来讲大家还是挺喜欢这件事的。

同时我们要推进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另外一个工作我们觉得就要不断打破更多的圈层,我们不断跟各种专业圈层的APP合作,比如丁香医生我们上上周跟丁香医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场医生的脱口秀,由我们专业的脱口秀演员他们讲一些吐槽大家对医生的段子,也有专门的医生写的段子反击,现场的效果还不错。包括刚才说的连咖啡,我们今天就在跟连咖啡联名做活动,所有脱口秀的卡司,今天晚上就会有一场我们的脱口秀。

其实打破圈层是我们一直在想的,《吐槽大会》第二季的时候,其实它慢慢就在尝试这些东西,以前一个综艺节目往往会局限在演艺圈,实际《吐槽大会》第二季的时候我们尝试了体育圈,刘国梁、林丹包括冯潇霆,也尝试了专门的音乐圈像郎朗这样一个阶层。

我们在《吐槽大会》第三季的时候,也跟大家预告一下,我们也非常希望再做更多的圈层和突破,我们还蛮希望做科技圈和创投圈。我们一直在想象,前面的视频里有徐小平老师,比如想象一场丁磊、徐小平等等这些人的《吐槽大会》,我觉得这件真的在视频上播出的时候,应该还是蛮有意思的场景。今天也可以向毛大庆毛老板进行邀请,希望早日登上我们《吐槽大会》的舞台。

这些场景我觉得其实在这里面比较有趣的是里面参与的人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通过噗哧这一年线下演出的人,他们一些比较极致蛮剧本式的一些变化,有一些人谈恋爱找到知己,找到社群,刚才讲庞博也转行了,还有人开始给偶像写段子。

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我们觉得我们在线下和线上共同做的一个年轻代喜剧的事业,开始让年轻人可以进入到他们喜欢的圈层里,我们希望我们未来可以把这个圈层再扩大,把我们的产品做得再丰富,慢慢让喜剧和内容连接更多的价值,让他们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社交场。

其实标题讲为什么会喜欢,我们做的喜剧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我想引用史言老师说的段子,年轻的人脱口秀,实际他第一个事是先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要在台上发掘自己的内心,在创作中发掘自己的内心,不是直接讲一些仅仅好笑的段子,年轻态喜剧是一个有趣的人在台上讲段子,而不是一个人在台上讲有趣的段子,它是标定你的人生态度,标定你的价值观,标定你对世界的一种观察,这是喜剧本身最核心的部分,其他的都是比较技巧性的东西。

这个东西我觉得是跟所有年轻在这个年龄阶段想要的东西是相符合的,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都希望表达自己。同时他希望自己表达的东西被人认可,并且通过这种内容找到和自己有同样喜好的人,这就是内容产品背后社交属性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每次都会被提问说,年轻态喜剧是不是只做给多少年龄到多少年龄的人,实际不是,包括我们公司我也好还有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我们是70后,但是我们觉得所谓年轻态这件事最核心是心态的年轻。如果你内心只要保持多元,有思考、乐观、开放性、宽容的人,你是会喜欢这种喜剧的,只要你不是僵化的你就会喜欢种喜剧。

希望大家除了看我们的脱口秀之外,得到的除了快乐伴随以外,其实更多会触发一些对看世界角度的思考,原来有一些人这么看世界,还挺有趣的,他们把这个世界描绘这么有趣,我应该也能找到我看到的世界里有趣的一面。

我们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年轻态的喜剧生态,从内容上来讲,除了像stand up comedy之外,我们SNL其实在尝试的是做场景小品这样一个工作,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包括喜剧的一些话剧,喜剧的电影喜剧的动漫,我们觉得都是一种可能性。



这篇有关于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希望年轻态喜剧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 | 科技生活节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