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11-13 点击:

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将“实践性”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依托获批的省级“家门口”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思政课育人成效。

深入挖掘“家门口红色资源”赋能实践教学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印发的《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2024年3月学院成立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共青精神”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依托获批的省级“家门口”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发利用“家门口红色资源”,将“共青精神“红色文化元素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资源,探索集“调研、体验、座谈、总结、宣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新形式。

实践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积极搭建校内、校馆、校地三维联动机制,营造“沉浸式”“体验式”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多次开展“馆际交流”活动,采访共青垦荒老队员,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梳理,挖掘史料30余篇;利用现代技术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与系统化,制作短视频30余部;组织策划观影活动、演讲比赛、情景剧等各类活动10余次;开设“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共青精神”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借助新媒体形式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增强红色文化引领力、影响力、感染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着力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实践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为此,学院一方面在理念设计上积极融合理论主课堂、活动辅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线上线下方式,构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平衡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在空间维度上致力打造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网络”全链条,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加大思政课程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力度,致力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进“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在农村、社区、企业锻炼,把思政课“搬”进“共青精神”研学研修实践基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考察,开展各类形式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年学生“动”起来,让实践课堂“亮”起来,让思政大课“活”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刻领会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共青精神”大学生社会实践队成立以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关爱留守儿童、传播弘扬“共青精神”等方面,积极拓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新渠道、新途径。实践队成员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500小时,志愿服务包括暑期三下乡、大学生返家乡、各地区文体赛事活动、公益性活动。同时,实践队加入弘扬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队伍当中,成功组建“西柏坡精神”宣讲团和“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在校园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综合素质

为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队组建以来,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致力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支持学生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微视频、微课讲评活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行走的思政课”、一线课堂、师生同台活动、江西省大学生“思政课,我想对你说”征文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辐射影响力逐步扩大。

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持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新模式,着力打造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切实提高思政课育人成效。(杨明华)



这篇有关于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