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

林晨曦:ACM全球冠军、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想夺冠的队伍是没有陪练的

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12-06 点击:

  张锡璐/文

  想象一个场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大家摩肩接踵,一位彪形大汉伪装打扮,悄悄藏在人群之中,试图逃过追踪,可是不到一秒钟,追踪器便发出滴滴的声音,屏幕上附近所有的人脸上都有一个蓝色方形框,而目标人物的方形框为红色;又或者,朝你面对面走来一个大美女这时手机突然发出滴滴的警报声,这个美女是杀手,上面已经显示出她的姓名和全部档案……

  这是电影《碟中谍》的场景,而如今,一位叫林晨曦的年轻人,带领他的依图科技,使之成为现实。

  林晨曦,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199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2000年转入计算机系,2002年为交大夺得ACM全球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首个冠军,打破亚洲零纪录。2005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2008年进入阿里云任技术总监,搭建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计算平台“飞天”。2012年与同学朱珑一起联合创立“依图科技”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我觉得我一直在走直线”

  “处在这样一个大国,你可以不断发现一些世界级的命题,然后你想去解答。”林晨曦和伙伴朱珑联合创立了这家依图科技,开启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来做些改变。”这家从事人工智能创新性研究的创企,从图像识别入手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安防领域,并逐步进入了健康医疗和智慧城市领域。这一次,他们要帮助政府构建“城市大脑”。

  成立公司之初,很多学生放弃了进入世界500强的机会,来到当时看似不起眼的依图科技。这些人每天在意的,是代码哪里出现了问题,是系统还可以哪些优化,每天晚上整栋大楼亮得最晚得楼层,就是他们的公司。“一步步走过来的人生,才是踏实的;一点点垒起来的财富,才是快乐的。”

  林晨曦团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埋头做事。“我在MIT参观,一整天没有一个人接过电话。”这种模式,他也想带入自己的团队。林晨曦的办公位跟大家靠在一起,他加入他们,每天单纯地努力、学习、吸收、进步,不看来路,不问归程,可往往就是这样,他比任何人都走得快。

  谈及公司的现状,林晨曦戏谑般地耸耸肩,“赚的不多,我还是个穷光蛋。”“可我知道,中国需要我们这样的平台,这大概是我要做一辈子地事情了。”这确实是林晨曦说出来的话,他总是遵循着自己地脚步,在四周黑暗无人的坚持里,让自己拔节,疯狂生长。

  “我的公司可能存活,也可能下一秒就死亡。”林晨曦哈哈大笑,锐利的眼睛一下子柔软起来,“但我笃定啊,还是那句话,要敢想!”

  “我觉得自己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我的人生当大概是一条直线吧。”林晨曦郑重地点了一下头,“我现在地挺知足的,很尽兴。”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指了指公司门口那四个金光闪闪的名字。

  最聪明的学生是个“留级生”

  说到林晨曦,读书期间可是学校里的红人,提到他大家都会说:“我知道!上海交大那个ACM冠军!”然而鲜有人知,林晨曦的夺冠之路,比想象的还要艰难许多。

  林晨曦进入上海交大ACM班的时候,该团队恰逢处于低谷期。当时被认为史上最强的一支队伍惨遭出线,连决赛都没有进入。这一下子挫败了队里当时很多人的信心,很多老队员选择退队。林晨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冒冒失失”开始打比赛,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第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当时队里有一个学长的编程能力不算特别强,却常常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学长挂在嘴边的名言是:“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可以用管理的方法解决。”这对解决当时队里每个人各做各的、队员之间缺少配合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林晨曦第一次参加ACM大赛,就给当时的上海交大带去了希望——不仅顺利打入总决赛,还获得了全球第七名。获知这个消息时,林晨曦并没有十分高兴。“我们为什么不能超越清华?为什么就不能是我们获得总冠军?”他将这两个问题狠狠砸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时已经大三的他郑重向总教练俞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决定留级(转入计算机系)”。

  “我们得不到冠军,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不敢想。”这是林晨曦之后无数次在队员面前提到的。在之后的训练中,他们每晚凌晨两三点回到寝室,第二天九点接着集训。“当时全天要训练十个小时,这仅仅是训练的时间,课后操作和反思的时间甚至更久。可能很多人享受解出难题时的沾沾自喜,但比赛中每道题都是平等的,我们把简单题练到无以伦比,就给复杂题赢得了时间。”“任何一个人做对题都是团队做对的,比赛中没有个人”。

  林晨曦的带队理念别具一格,而最令周围的人不解的,他颠覆了以往的陪练模式,拒绝任何形式的其他队伍的陪练,“每场比赛后只有深刻反省,跟更优秀的自己比”。他给自己的队伍起名为“Meteor”(流星),转瞬即逝的美好只属于那双会等待更会捕捉的眼,“我就是那个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林晨曦自信而果断。站在总冠军的领奖台上,他拍拍队员肩膀说,“全场所有队伍中,只有我们敢去想夺冠,也只有我们按照冠军的方式去训练——一支想夺冠军的队伍是没有陪练的。” 因为这个比赛,林晨曦也被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回想到这段经历,林晨曦嘴角透露出一抹微笑——我们是一支冠军队伍,就不可能有对手。敢想、自信,有谋略、又步步为营,是林晨曦的标签。想到了去说,去做,去奔跑,去撞得头破血流,去拼个石破天惊,总会有人记得他的勇敢。

  学会了解题,更要学会给自己出题

  与林晨曦交谈,你会被他那双藏在镜片下的坚定、敏锐的眼睛吸引住。这可能是人生经历赋予他的显性表达。毕业后的林晨曦先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阿里巴巴,他始终在探索寻找一段“更有价值的人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是比尔盖茨送给中国的礼物。”提及微软亚洲研究院林晨曦说,“微软研究院给了我平台和视野。”“在我考虑一个问题时,我会站在一个全球、全人类的视角去看待问题”。“ACM是一场智力竞技跑,但它只引导我们学会了解题,而在工作后,我发现更难的挑战,是要会给自己出题。”

  “研究院里汇聚了最聪明的人,当时谁都不会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可能觉得外面的世界太Low(低)了。” “云计算这件事非做不可。如果我们所有的信息计算都必须通过国外的系统,那么未来的中国不堪设想。”他的上司兼挚友王坚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他,并邀他一起投身阿里云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创建。08年,林晨曦离开了“顶着光环”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到了当时在他眼里的“民营企业”阿里巴巴。

  “当时的阿里巴巴是一家纯粹的电子商务公司,离云计算还十万八千里。”马云回想阿里云的创建之初,自己和公司的很多人都怀疑这个“云计算”的价值所在。这个聚集了最优资源的技术团队能否建成分布式计算平台,以及建成后对阿里的作用何在,一时成为阿里内部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直接当面告诉他:“你们做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回想起当时的境况,林晨曦皱皱眉头,坦言当时有被挫伤自信,“算是很艰难的时候吧,其实最难的事情不是技术本身有多难,而是你周围没有人相信你能够做出来。”

  “但做这件事是有情怀的”后来林晨曦他们给这个平台取名“飞天”,“中国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才有推动创新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想做云计算,做的时候就要久一些,这样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就像跑步一样,从100米到1500米再到马拉松,很多人都停下来休息,而你还在跑。”2013年大规模分布式操作系统“飞天”的研发正式宣告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它不仅解决了阿里自身的数据运算难题,更为社会提供了普惠的资源和计算服务。

  “我喜欢解答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林晨曦笑了。

  后记

  见到林晨曦之前,我看了央视采访关于林晨曦云计算的视频,视频中称他为“最坦诚、最不修边幅、最聪明的科学家。”我很好奇,究竟什么样的人,把这三个最字给占了?遇到他之前,我以为我对他做足了功课,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你永远不要低估林晨曦带给你的惊喜。”这是采访之后我在心中对自己说的。初次见到林晨曦,是在他的依图科技,他比约定的时间还要早到,还没到上班时间,所以他自由穿行过工位跟我介绍他现在的公司状况。T恤加夹克的便装,走路有自己的节奏,很瘦,笑起来嘴咧得大大的,但厚厚镜片下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一双锐利的眼睛。

  “情怀”这个词,是我在林晨曦身上见到最独特的闪光点,他就像个孩子,保持着对世界最原始、最纯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化为对他所做的事情最深的热爱。采访中,我一直试图挖掘点别的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从事这样的职业,一直到最后,我才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真有如同林晨曦一般的人,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这或许是他比一般人,都走得快的原因吧。




这篇有关于 林晨曦:ACM全球冠军、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想夺冠的队伍是没有陪练的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