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品读|光阴的报料——读何定镛《成都文化人散记》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6-11 点击:

文/凸凹

读何定镛非虚构随笔《成都文化人散记》(团结出版社2019年11月)之前,读过他的《巴蜀武林英豪》,从题材来看,作者真可谓文武全才。真实上也是,出自将官之家、夫人为武林高手的他,既吃过农林的饭,又吃过新闻的饭;至于写作,更是无所不包,如果非要划拉一下不可,大致可分为科普类和非科普类。

      读《成都文化人散记》,即可读出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多样学养在其文本肌骨间的游走与作用。作者对文化的痴爱,对文化人的敬重,对数十载过往烟云的放弃与锁留,无不转切为该书的大廓风貌与字词造句。各地都有文化人,作者着墨故乡成都的当代文化人,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成都的历史文化本底养得起也扛得住各色文化人的招展与腾挪。书中反复叨及与炫示的“一览斋”,应该看作作者文化情结的自恋品与具象标志。

 

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应该归结于因朴实而亲切、因亲历而真实所洇染出的一份诚实与感动。记者的踏勘深访,科学家的严谨务实,作家的温情迂回,以及人本对生命的意义追寻,建构和回答了这本书的文格尺码与价值取向。

书中叙写了周克芹、贺星寒、车辐、吴鸿、阿来、何开四、傅恒、林文询等十七人,其中大半认识,只有几个科普作家面生。纵是如此,读这本书,还真有一种读报料的感觉,因为我读到了好些陌生的信息。比如,我不知周孟璞是何方神仙,读了,方知是大名鼎鼎的周太玄的公子。比如周克芹、贺星寒、吴鸿,知道早逝,不知皆病殁于五十三岁。正是因为难得的报料性,使这本书可以成为在自己的书架上好好存放之书。何定镛写人,一方面勾勒这个人的总体情状,另一方面却着重用“我”和“何定镛”两位主体角色交替进出的转换技术,深掘故事讲述人与被讲述人的缘起、交集与纠葛,将被讲述人的地望、家况、作品及评价等,以正写、倒叙、穿插的手法,予以种子变苗木、苗木变森林的自然表达。

做这样的工作,光有经历、激情与技术,显然是不够的。从不断流逝的光阴中打捞光阴,没有钉子般的记忆是不行的。作者正是用这样的记忆为我们复盘了珍贵的细节,而文学离开细节就不叫文学,叫公文。从作者文章可看出,他是又谦虚又自信,对文化大家敬重,对自己文本自信,文学需要这样的品质。

如果要给《成都文化人散记》挑剔的话,那就是写得有些“拉杂”。可又一想,如果不“拉杂”,何以称散记,何以匹合成都的闲散、文化人的散漫,何以换算凸显肉身记忆中原生态生活的真?

作者已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如果身体支持,我是真希望他还能如该书《后记》所言,完成自己的计划,将与自己多有交往的张澜、流沙河、童恩正、谭继和、谭楷等文化人逐一写来,再成一书。

2020.6.3



这篇有关于 品读|光阴的报料——读何定镛《成都文化人散记》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